首页 自媒体资讯 【注意】已进入活跃期!户外踏青,一定要小心这种虫子

【注意】已进入活跃期!户外踏青,一定要小心这种虫子



踏青流行季

也到了各种虫类出动的季节

清明扫墓或是出游踏青

小心被这个小黑点“叮”上



相关案例:



案例①


吴奶奶(化名)今年70多岁,有时会去山上干农活。前两天,吴奶奶突然感觉自己的耳朵很痛。邻居帮忙查看后,发现吴奶奶的耳朵背部有一个黑色的“小圆粒”。有邻居猜测,“这会不会是蜱虫?”



于是,吴奶奶去了当地一所卫生院就诊。经检查,诊断其为蜱虫叮咬,而且蜱虫头部已经钻进皮肤。经治疗,吴奶奶已无大碍,目前还在观察期内……


案例②


近日,某地一医院收治一例蜱虫叮咬病例。


患者周先生(化姓)到山里踏青,回家后感觉右腿腿肚子的外侧发痒,仔细一看,皮肤上有个“小黑点”


他试着用镊子拔,怎样都拔不下来。到医院时,虫子因为吸饱了血,身体变得圆鼓鼓的。医生使用麻药让虫子麻痹后,用镊子小心翼翼地从皮肤上取出来,再对伤处进行消毒冲洗和消炎处理。



蜱,又名蜱虫、壁虱

俗称“草爬子”

每年春季蜱虫便开始活跃


01.

吸血后“变身


蜱虫吸血之前的体型

可能只有一个芝麻粒那么大

但吸完血之后

它能增长几十倍甚至上百倍



02.

“活动”地点


蜱虫通常出没在

草丛、灌木丛、森林等植物茂密的地方

以及动物体表


在户外遛狗、露营、园艺、采茶、耕种

都可能会与蜱亲密接触

也有人在院子或社区里感染蜱虫的先例


03.

“捉迷藏”部位


蜱虫一般寄生在

动物皮肤较薄、不易被搔到的部位

例如人体的

头皮、腰部、腋窝、腹股沟及脚踝下方等



04.

严重可致死


被蜱虫叮咬后

蜱虫的唾液会引起

周围血管炎局部充血、

水肿、出血及角质层变厚


如存在虫媒传染病病原体感染

可能还会出现

高热、头痛、呕吐、腹泻等症状

很多人会误以为是感冒发烧

结果耽误治疗



如果被携带新型布尼亚病毒的蜱虫叮咬,可能会引起“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简称“发热伴”,以发热、血小板减少和白细胞减少为主要临床表现,部分患者可因多器官衰竭死亡


新型布尼亚病毒

又称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FTSV)

也叫“蜱咬热”“蜱虫病”

每年4月~10月多发

以青壮年居多

主要通过携带该病毒的蜱虫叮咬传播



05.

被咬了,千万别硬拔


被蜱虫叮咬后

不能拍!不能硬拔!

更不要“暴力”拍打!


正确的做法是

👇


  • 先用酒精涂在蜱虫身上;

  • 再用小镊子贴近皮肤的位置轻轻夹住蜱虫头部,垂直皮肤方向把蜱虫拉出;

  • 随后用碘酒或酒精消毒被叮咬的部位。



注意:如果蜱虫叮咬得很牢固或钻入过深,请尽快到正规医院处理请医生处理。如出现发热、叮咬部位发炎破溃及红斑等症状,要及时就诊,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06.

防虫5步


  • 在野外尽量穿长衣长裤,将裤腿塞进袜子,防止蜱虫接触皮肤。

  • 避免进入有高草和落叶的植被茂盛区域。

  • 户外活动后检查皮肤、装备和宠物,及时发现有无蜱虫。

  • 进入室内后2小时内洗澡以帮助洗掉爬行的蜱虫。

  • 用烘烤或暴晒的方法除掉衣物上可能存在的虫卵


最后提醒大家

出没草丛、灌木丛或树木繁茂的地区

请多注意

游玩后及时检查身体表面

衣物上有无蜱虫附着

回家后最好能够及时淋浴

让蜱虫无处藏身!

...............................................................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汕尾传媒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sw-cmw.com/portal/article/index.html?id=29015
上一篇
下一篇 严查!海丰多名老人 被依法行政拘留...

汕尾传媒网

汕尾传媒网(汕尾市孝正传媒有限公司),是汕尾市社区网站,立足汕尾本土,挖掘汕尾本地第一手资讯。集汕尾热点、汕尾资讯、汕尾娱乐、资讯论坛等为一体的网站

为您推荐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报料扫我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