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疫情发生后,我市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成立前方联合指挥部,坚持提级管控、以快制快、党建引领、三情联动,抢抓24小时黄金处置期,立即激活快流调、快检测、快转运、快隔离、快管控“五快”工作机制,做到高效协同、量化闭环,坚决阻断疫情传播途径。追踪到密接、次密接均全部落实集中隔离闭环管理,核酸结果均为阴性。目前,全市社会面总体平稳可控,各项应急处置措施有序有力推进。
新增3病例均与上海宝山区海鲜(水产)市场关联
发现阳性病例后,市疾控中心联合陆丰市和红海湾经济开发区流调人员迅速开展流调溯源,全面排查与阳性个案有时空交集轨迹的关联人员,大部分密切接触者都是同航班的人员。其中,陆丰市的1例阳性个案已甄别密切接触者66人,其中通报外地62人,落地我市4人;次密切接触者19人,通报外地1人,落地18人,重点人员702人,赋红码85人,赋黄码2217人。红海湾的2例阳性个案,同航班回来,截至3月26日14时30分共甄别密切接触者144人,其中通报外地72人,落地我市72人;次密切接触者189人,通报外地1人,落地我市188人,重点人员1477人,赋红码333人,赋黄码8991人,流行病学调查和病毒溯源工作仍在进行当中。对排查出来的本地密接、次密接迅速转运至集中隔离场所隔离,其他重点人群均落实分级分类管控,对不在本地的第一时间反馈外地落实管控。
对于流调排查出来的密接、次密接、重点人员和重点区域人群,我市立即组织开展了核酸检测。截至3月25日24时,陆丰市已完成第一轮采样1202人,结果均为阴性。截至3月26日15时,红海湾2例阳性个案已完成采样11616人,结果已出2296人,结果为阴性,待报9320人。
红海湾经济开发区封控区涉及居民79户218人,严格执行“封闭隔离、足不出户、服务上门”管理措施;管控区涉及居民896户3455人,实行“足不出户、错峰取物”管理措施;防范区涉及居民2502户9778人,实行“强化社会面管控,严格限制人员聚集”管理措施。“对于封控区群众,首批每户大米20斤、食用油4斤、鸡蛋50只、猪肉2斤已发放到户……”红海湾经济开发区有关负责人介绍,该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及时启动疫情生活物资应急和就医保障机制,目前全区生活物资供应充足。对于封控区群众,该区安排专门工作人员点对点统一上门分批配送生活物资,保证居民生活需求;同时每户均发放便民联系卡,方便沟通对接。对于管控区群众,该区在居民区增设售肉点,方便管控区居民就地购买,防止市场人员过度聚集。同时,重点关心关注孕产妇、残疾人、独居老人、慢性用药需求病人、低保特困等人群的特殊需求。
陆丰市封控区涉及居民8户11人,组成核酸采样组、物质保障组1组2人专门服务,落实每天上门采样以及送菜、肉等生活必需品;管控区涉及居民100户340人,设立生活供需点1个,每户一天一人,实行“足不出区、错峰取物”管理措施;防范区涉及居民178户351人。该市落实镇村干部分片包区域,根据不同区域疫情防控要求,在管控区域通过通知群众到点错峰取物和村、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送货上门的形式,保障群众必须生活物资保障,同时公布了24小时综合服务热线、医疗保障热线,确保管控区域的群众遇到生活、就医困难都可以拨打电话反映。
市疾控中心有关负责人呼吁,近期从中高风险地区及所在地市和参照管理地市(特别是近期从上海市宝山区)来汕返汕人员要主动向所在的社区、单位或酒店报备,并配合做好相关的健康管理措施。
从省外来(返)汕人员,前3天原则上“两点(居住点和工作点)一线”,不乘坐公交车、出租车等交通工具,不聚集、不聚餐。实施核酸检测3天2检(至少间隔24小时)和11天自我健康监测。近14天内有本土疫情报告的地级市(盟、州、直辖市的区)旅居史的来(返)汕人员实施3天居家健康监测和11天自我健康监测,前3天非必要不外出,不返岗返校,在第1、3、7、10、14天开展核酸检测。有高风险地区所在县旅居史、有中风险地区(或经评估需参照中风险地区管理的)及所在乡、镇、街道(直辖市的社区)旅居史的来(返)汕人员实施“居家隔离14天”(时间从离开所在地级市、盟、州、直辖市的区开始计算,下同),在第1、3、7、10、14天开展核酸检测。有高风险地区旅居史的来(返)汕人员要实施“集中隔离14天”。
希望市民继续增强防护意识,做好个人健康监测,尽快完成全程接种与加强针接种,到正规市场、超市或门店等购买进口冷冻食品,不购买无合格证明的进口冷链食品或网购冷链食品。如有发烧、咳嗽等相关症状,在做好防护的情况下立即就近前往发热门诊就诊。
来源:汕尾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