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告别贫困 开启新程—— 深圳对口帮扶汕尾工作纪实之二

告别贫困 开启新程—— 深圳对口帮扶汕尾工作纪实之二

告别贫困 开启新程—— 深圳对口帮扶汕尾工作纪实之二

▲帮扶单位邀请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教授蒋锋(左二)到汾河村指导番薯种植

 

眼下正是红心番薯收获的季节。在陆丰市河西镇汾河村种养专业合作社里,林伟松夫妇把分拣好的红心番薯装入箱子,这些红心番薯即将发往全国各地。在深圳扶贫工作队的帮扶下,汾河红薯从最初的“温饱薯”,摇身一变成为村民的“致富薯。”

“先苦后甜,日子会越过越好。”刚忙完一部分订单的林伟松,擦着额头上的汗水向记者说道。一句朴实无华的话语,道出了苦尽甘来的岁月。过去的林伟松一家,确实很苦,一家八口,全靠林伟松打零工的微薄收入和家里几亩田的收成维持生活,前些年为了给母亲治病还欠下十几万的债务。就在林伟松一家陷入困境的时候,深圳对口帮扶、精准扶贫的“及时雨”,让林伟松如沐甘霖、重获新生,不仅在今年还清了债务,还在老屋旁边盖起了新房。

 

产业扶贫村民生活大变样

01

几年前,汾河村和汕尾许多贫困村一样,基础设施落后、村党支部软弱涣散、农业生产停留在自给自足的状态,农业发展无特色、无规模,土地大量撂荒,全村共有71户245名贫困户。要想改变贫穷面貌,让群众过上好日子,除了既定的帮扶资金和项目外,关键还是要发展产业,变“输血”为“造血”,提高贫困群众的经济收入,这样才能激发村民持续发展的动力。

据汾河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廖玉学介绍,为确立主导产业,培植产业优势,驻村工作队专门邀请省农业专家入村指导,根据汾河村土质、气候等条件,制定村农业发展计划,并确定初步的种植优势品种——红心大叶番薯。

2019年下半年起,驻村工作队便开始实施汾河村农产品“财富效应”计划。通过调查村里有哪些种植作物较多的村民,并主动与其达成协议,成立合作社,规范种植,好产品由驻村工作队负责以更优的价格销往深圳;积极沟通深圳市卫生部门,通过消费扶贫的方式,号召大家积极采购,累计为村销售农特产品60余万元,同时为村主打农产品设计包装,安排接受农产品标准检测。今年3月,新冠疫情肆虐,严重影响到汾河村农特产品销售,为破解滞销的难题,廖玉学亲自为汾河村农特产品代言,一时间在网上引起了一股“助农潮”,最终通过网上代言销售和消费扶贫将村里所有滞销产品售罄,销售额逾150万元,力破滞销的难题。此外,驻村工作队还邀请省农业专家和陆丰市相关农业公司入村指导,根据汾河村土质、气候等因素,将产品多元化;引进优良品种,向贫困群众推广先进的种植技术,提高红薯产量。

廖玉学向记者介绍,汾河村全村71户245名贫困户已于2019年达到脱贫。至目前,汾河村主导农产品成为网红产品,供不应求,销路彻底打通,农户种植热情空前高涨,村民三五成群联合种植,从前的500亩撂荒地已变良田,彻底激发内生动力。除了当前在推的主打产品红心大叶番薯,后续还会推出芝麻、萝卜、土豆等一系列产品。

 

合力扶贫因地制宜促共赢

02

汾河村发生的变化,只是深圳在帮扶汕尾脱贫攻坚发挥成效的一个缩影。据深圳对口帮扶汕尾指挥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自对口帮扶汕尾市以来,深汕指挥部深入贯彻习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讲话精神,落实省委、省政府以及深圳、汕尾两市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深化对口帮扶工作机制,提高政治站位,强调政治担当,用心用情用功开展帮扶工作,深入实施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共建、民生保障、绿色发展、对外开放、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等重要帮扶任务。

八年来,深圳市共向汕尾市派出帮扶干部746名,其中市级指挥部干部57名,区级指挥部干部26名,驻村干部648名,实现结对帮扶与干部派驻“市、县、村”三级全覆盖;累计投入帮扶资金约83亿元(含市、区两级财政资金和社会捐赠资金),其中产业共建资金38亿元,精准扶贫资金22亿元,民生帮扶资金23亿元。截至2020年6月,深圳对口帮扶汕尾涉及110个省定相对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0673户,贫困人口42782人,全部达到脱贫摘帽标准,帮扶成效显著,并建立起稳定脱贫的长效机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跨区域对口扶贫模式。

种种实践成效充分证明,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重头戏”,脱贫攻坚取得重大成就,产业扶贫功不可没。几年来,深汕指挥部充分协调深圳所能为汕尾所用,在指挥部的指导下,深圳派驻汕尾的扶贫工作队积极推进产业扶贫,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帮助贫困村实现稳定增收的重要举措;坚持变“输血”为“造血”的工作思路,努力培育稳定脱贫的“干细胞”。各扶贫工作队根据各对口帮扶贫困村的特点,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形成了“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产业扶贫格局,建设了一批农业特色产业示范基地,注册成立了数十个专业合作社,村民转型成为股民,通过分红获利。帮扶八年来,深圳对口帮扶的汕尾110个贫困村的产业扶贫项目达到415个。发挥资金集中投入效益,拓展了多条资产收益渠道,着力构建起持续稳定的贫困户长效增收机制。海丰统筹33条贫困村扶贫资金6600万元,共同建设“海龙投资大厦”;陆河统筹扶贫资金2600万元投资新河工业园建设惠及13个贫困村,城区统筹1200万元建设荷塘酒店,当地统筹“631”扶贫开发资金投资固定资产收益项目,确保每个贫困村都有村集体收入。

新形势下,如何更有效地推动产业扶贫高质量发展,做好产业扶贫与产业振兴有机衔接?深汕指挥部在继续坚持特色产业助力贫困村脱贫致富工作思路的基础上,驰而不息打造“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产业扶贫发展格局。通过继续发挥龙头带动作用,立足海洋特色优势资源,进一步深入挖掘“绿色+”“红色+”“蓝色+”资源价值。遮浪街道东尾村利用区位优势建设红色革命展览馆和乡村旅游综合体,吸引省内著名情景剧《外来媳妇本地郎》专程到村内拍摄,收到了良好宣传效果,带动村庄增加了收益。加大科技兴农力度,组建“农技专家百人团”,常态化开展送技术下乡、送培训上门、扶特色产业,通过点对点、面对面、手把手指导群众科学种植(养殖),进一步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疫情期间,指挥部专项划拨220万元(每个村2万元)补贴各村购买农资农具,复垦撂荒耕地超过1万亩……一项项的脱贫成效,唱响了深汕两地结对帮扶的最强音。

告别贫困,迈向小康。放眼红色沃土,特色农业项目竞相发展,特色产业高效推进,在深圳用心倾情精准帮扶下,一个个贫困家庭正重获新生,一幅幅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一篇篇激动人心的美丽乡村新篇章正在汕尾大地徐徐展开。

记者:陈晓铭

来源:汕尾日报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汕尾传媒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sw-cmw.com/portal/article/index/id/25311
上一篇
下一篇 深汕合作区拓展区选址附城和梅陇两镇

汕尾传媒网

汕尾传媒网(汕尾市孝正传媒有限公司),是汕尾市社区网站,立足汕尾本土,挖掘汕尾本地第一手资讯。集汕尾热点、汕尾资讯、汕尾娱乐、资讯论坛等为一体的网站

为您推荐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报料扫我哦

返回顶部